“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列解读 | 第十三期: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

日期2025-07-28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同“四风”不懈斗争,取得很大成果,但作风积弊还没有根除,有些人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尤其是当吃饭喝酒被冠以人情世故之名,当抹不开面子成为违规违纪借口,我们亟须厘清:遵规守纪与人情面子,孰轻孰重?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守住拒腐防变防线,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指出:“八项规定是党中央立下的铁规矩,决不能不当回事”“有的人认为,吃吃饭、喝喝酒是人情世故,觉得抹不开面子。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是遵规守纪重要,还是人情往来重要?这个问题都想不清楚,还能干什么事”并强调“对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要越往后执纪越严”。全党必须清醒认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纪律规矩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坚决防止任何以人情面子为名而妥协退让的倾向和苗头,才能让纪律规矩高压线始终带电生威,确保党员干部队伍清正廉洁、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对党员干部而言,以人情往来为名突破党规党纪底线的行为本质是党性原则的弱化、纪律意识淡薄的表现、职责使命缺位的体现。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当党员干部以人情难却、抹不开面子为由突破原则,本质上是将个人私心私情凌驾于党的原则之上,是私心驱动下的公私不分的错位,反映出部分干部在复杂环境中未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抵御诱惑的行动自觉。中央八项规定是管长远的铁规矩、硬杠杠,全体党员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真正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将违规吃喝通过人情往来等各种借口合理化,反映出少数党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纪律规矩缺乏敬畏之心。须知这种看似微小的变通和妥协,最终必将导致拒腐防变防线的失守。党员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必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因人情面子而触碰纪律规矩红线,本质上是对职责使命的辜负,暴露出部分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这种行为必将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贯彻,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使党的执政基础受到侵蚀。

在社会影响层面,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当干部以人情往来为由突破纪律防线,群众也会产生办事靠关系、权力能通融的错误认识;如果党员干部“人情往来”成风传导至社会层面,将会侵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和对规则的信任,助长不良风气,严重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

首先,以纪律规矩为标准厘清党员干部人情往来的行为边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投桃报李等传统美德,这种基于情感共鸣、道德认同的人情有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党组织内同志正常交流、沟通协作、关怀慰问,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些都与作风建设的要求并行不悖。但必须清晰界定,任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私利、破坏组织原则的所谓人情,均属于作风建设明确禁止的范畴。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明确禁止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接受、赠送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违规组织、参加宴请”等行为,为人情往来划出红线。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规则大于人情、纪律高于情面、公心重于私谊的坚定信念,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用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取代庸俗应酬,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

最后,扎紧制度笼子,细化权力运行流程,不断完善作风建设相关制度体系,将八小时内外的社交活动纳入监督范围,织密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网络。特别针对易受人情干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更加严密、更具操作性的防控措施。同时,对人情往来中的违规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顶风违纪的典型案例,要通过通报曝光、召开警示教育会等方式强化震慑效应,释放纪律面前没有例外、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